技能直播应可持续发展

作者: 时间:2020-04-13 点击数:

疫情期间,停课不停学,职业院校同样也是如此。尤其对于技能学习为主的职校学生来说,应当做到“曲不离口,拳不离手”,如果3天不练,就会技艺生疏。好在线上“技能直播”应运而生,不仅落实了教学计划的执行,也恢复了学生的动手练习。

采访中,记者发现,很多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也在年轻教师的指导下“GET”了一项新技能——网络“主播”,不仅熟悉了直播软件,还学会了在网上与学生互动,更重要的是认识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。由此看来,职业技能教育是终身教育,活到老,学到老。

回到教育的原点,人们学习技能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,这是职业教育的本真价值与终极意义。生活中永远有着等待我们解决的问题,但是我们应当意识到,随着互联网移动传播技术的发展,现代职业教育的形态、业态都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,它的教学手段自然也在变。

首先是教学场景的变化,过去教学的物理课空间无非是教室、车间,现在课堂搬到了网上,老师隔着屏幕也可以开展教学,在屏幕上也能进行互动。教学不再囿于物理空间的限制,今后上课,未必就要坐在教室里上。

其次,学习的自主性、便捷性大大提升,随时随地,想学就学。对此,笔者颇有感触。疫情期间,一天深夜,家里马桶被堵,全家人一筹莫展。维修人员不能上门,物业下班了,只能靠自己了。突然想起,一款App上有很多生活小窍门。立马翻开手机,谢天谢地,果真有教人如何通马桶的视频。照着上面的方法,几次试下去,马桶果真通了。这天晚上,笔者全家人通过百分百的实操,接受了一次技能教育,效果非常好。

再次,现代职业教育是资源共享的教育。“共享”无疑是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的内涵。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,当我们进入抖音、小红书、B站等社交软件、短视频平台、直播网站等,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技能分享短视频。从厨房清洁、缝纫手工、烹饪技巧到化妆、健身、钓鱼等教程,各类主题的技能分享应有尽有。这些内容已经成为新媒体重要的传播内容,足以印证普通受众对于“技能教育”的旺盛需求。

此外,因为共享,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,“教者”与“受者”的身份已经相对模糊,有时合二为一。比如,你在观看视频的时候,可能是“受者”,一旦把它分享出去,并且在评论区留下几句“学习心得”,那么你又成了“教者”。所以在互联网教育场景中,每个人既是学生,又可能是老师。但凡有一技之长,就可以开直播。

“抖音”“小红书”为代表的新媒体“技能直播”走红的启示是:线上技能培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刚需,它将成为当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。很多职业院校的校长与老师都意识到,疫情之后,“技能直播”会成为一种更加常态化的教学方式,共存于日常的教学体系中。同时,出于最现实的考虑,它甚至可以破解因为当下高职扩招带来的办学场地问题。

不过,摆在各校面前的普遍问题是,如何让“技能直播”可持续发展下去。目前来看,一次直播课程,人、财、物投入很大,但往往只服务一次教学,有的学生只有100人,覆盖范围有限,“投入产出比”偏低,难以长期维系。处于非常时期,老师可以抽出足够的精力来备网课,待到教学恢复正常,老师要承担满荷的教学任务,还有精力开展网上直播吗?

要想实现直播常态化,就必须对在线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开发,其中,能否实现“共享”是关键。今后,这所学校的老师给外校的学生上网课,或将习以为常。

现在,每所职业院校都有相应的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,优势学科各有特色。在线技能教育资源整合应当冲破固有思维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,不仅要尝试打破班级、专业间的区隔,更要探索校与校、省市之间的合作共享,让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精品课程发挥最大的效用。此外,在共享扩大课程库的基础上,能否进行菜单式的供给,真正让学生“点单”,学到自己想学的内容。

同时也要尽快出台相关激励政策,发动更多的教师开展直播教学;明确课程分享的酬劳回报政策,提高教师的积极性,如此才能将职教改革落到实处,走向远处。

王磊 王海涵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2020年04月13日 06 版

版权所有:山西药科职业学院
地址:   电话:0351-7820630  邮箱:sxykzyxyjwc@163.com